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3篇
  免费   987篇
  国内免费   1474篇
测绘学   681篇
大气科学   459篇
地球物理   525篇
地质学   3178篇
海洋学   536篇
天文学   57篇
综合类   323篇
自然地理   61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295篇
  2020年   235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238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332篇
  2012年   347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341篇
  2009年   343篇
  2008年   334篇
  2007年   346篇
  2006年   328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4年   2篇
  1942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31.
旅游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是旅游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位于粤北连南瑶族自治县的南岗排是一个具有上千年历史的排瑶村落,至今仍保存着大量的明代与清代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对于南岗排的旅游开发,应当积极发掘其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并通过精心设计形成旅游产品。南岗排旅游区应以“排瑶村寨风情博物苑”为主题,重点发掘其排瑶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与历史文化。从文化氛围营造、专项文化开发、文化形象宣传3个方面对南岗排旅游区的文化资源开发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2.
东吴小筑园林植物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植物应用的重要内容,对充分发挥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东吴小筑入口、前庭小院、主景区、山林区、园路、出口等6个功能区园林植物水平配置的现状调查,分析了本景区园林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水平结构、垂直结构、色彩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东吴小筑园林景观营造中.植物配置显示出较高水准。在树种选择、树丛组合、层次搭配、空间组织、色彩表现、季相变化等方面的设计布局十分精细,对今后园林设计及园林绿化水平的提高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3.
目前的滑坡预报模型只能利用一个关键监测点的监测数据,而不能同时利用多个监测点的监测信息,即只能处理一维时间序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难题,本文将滑坡视为一个机动目标,将对滑坡的监测视为对机动目标的跟踪,提出了利用多传感器目标跟踪融合技术来处理滑坡多个点的监测数据的方法,分析了其可行性,并用实例说明了本文提出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4.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reduction of U (Ⅵ) by anaerobic bacteria, Shewane//a putrefaciens, is first reported here in China.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were: 35℃ and pH =7.0-7.4, corresponding to a physicochemical environments in which the sandstone-hosted interlayer oxidation-zone type uranium deposit formed in Northwest China's Xinjiang. Bacteria adopted in the present experiment, Shewanella putrefaciens, occur extensively in natural environment. Our study shows that nano-crystal precipitates of uraninite quickly occurr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cells within one week. It was found that the pitchblende was characterized by a random arrangement of uraninite nanocrystals (2-4 nm) in i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natural pitchblende in which uraninite nanocrystals are arranged in order. Finally, a possible mechanism of uranium biomineralization by microorganisms in the deposits is discussed. Our investigation may supply a technical train of thoughts for bioremediation of nuclear-contaminated water environments and for underground dissolving extraction of the sandstone-hosted uranium ores.  相似文献   
135.
Biomineralization of Uranium: A Simulated Experiment and Its Significance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 simulated experimental reduction of U^v1 and the synthesis of uraninite by a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Desulfovibrio desulfuricans DSM 642, are first reported. The simulated physicochemical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were:35℃, pH=7.0-7.4, corresponding to the environments of formation of the sandstone-hosted interlayer oxidation-zone type uranium deposits in Xinjiang, NW China. Uraninite was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host bacteria after a one-week‘s incubation. Therefore,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which existed extensively in Jurassic sandstone-producing environments,might have participated in the biomineralization of this uranium deposit. There is an important difference in the orderdisorder of the crystalline structure between the uraninite produced by Desulfovibrio desulfuricans and naturally occurring uraninite. Long time and slow precipitation and growth of uraninite in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ight have resulted in larger uraninite crystals, with uraninite nanocrystals arranged in order, whereas the experimentally produced uraninite is composed of unordered uraninite nanocrystals which, in contrast, result from the short time span of formation and rapid precipitation and growth of uraninite. The discovery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genetic significance in mineralogy, and also indicates that in-situ bioremediation of U-contaminated environments and use of biotechnology in the treatment of radioactive liquid waste is being contemplated.  相似文献   
136.
成熟勘探的矿集区非常有必要开展新一轮的找矿,但矿床模式的局限和大埋藏深度等困难制约了这些地区的预测性找矿发现。促进其预测性找矿发现的关键战略包括:勘查模型的创新、勘查技术的创新和各种信息的综合集成预测。勘查模型的创新必须包含基于地球动力学剖析的新成矿概念,动力学数值模拟是有效的创新手段之一;勘查技术创新的主要目的是加大探测深度和提高探测与解释的准确性,必须以详细可靠的地质资料为基础;综合信息集成是利用GIS和知识驱动及数据驱动的方法充分提取各种数据中的有用信息,集成为更加可靠的预测图。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在铜陵凤凰山矿田进行了预测和勘查,并成功地发现了深部的隐伏矿床。  相似文献   
137.
INTRODUCTIONThe Shaiwa Section is located in the town ofSidazhai, Ziyun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south western China ( Fig. 1 ). This area belongs to theNanpanjiang basin of the Yangtze platform. A greatdeal of work purely on the subdivision of the stratahas been carried out in this region (Guizhou Bureau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1987). However,studies on recoveries of the paleoenvironments of thisarea are rarely reported. Due to rifting and su…  相似文献   
138.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丰富独特的旅游地质景观是多种地质作用与不同成景岩组交互叠加作用的结果。其发育的地层基础主要为碳酸盐成景岩组、变质岩成景岩组、碎屑岩成景岩组以及岩浆岩成景岩组等,典型内力成景地质作用为板块缝合作用、断裂成景作用、变质成景作用,外力作用则主要有河流、冰川、丹霞、地热、喀斯特作用等。  相似文献   
139.
海绵城市建设被认为是解决城市内涝、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热岛效应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自2015年起共确立3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区,为今后海绵城市建设在全国范围的推广提供示范。基于实地调研、查阅资料并对比分析穿紫河流域海绵城市建设前后的水文、植被和气候等自然要素变化。结果表明:常德市城市内涝有效缓解,但在暴雨发生时局部仍出现积水和内涝现象;穿紫河水质总体上由劣Ⅴ类转变为Ⅲ类,但在冬季周期性恶化及污染物富集;穿紫河流域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同时也表现出植物种类单一、具有环境净化功能的植物种类较少、生态系统不完整和管理不善等问题;常德市夏季的热岛效应有一定程度缓解。常德市2004-2019年的海绵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穿紫河流域的生态效应,为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提供了重要的生态基础,也为合理评价其他试点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效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0.
类型丰富、时空分辨率高的海洋探测数据,为信号分解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本文针对如何建立有效的海温预测模型这一问题,使用高时空分辨率的海表温度(SST)融合产品,引入信号处理领域的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机器学习领域的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ARIMA)。首先利用最适于分解自然信号的EEMD方法,将海温数据分解成多个确定频率的序列;再利用ARIMA分别对各个频率的序列进行预测,最后将各个序列的预测结果进行组合。该方法在丰富数据的支撑下,比以往直接使用海温数据所建立的预测模型精度更高,为更好地进行海温预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